引水

· 杜甫
月峽瞿塘雲作頂,亂石崢嶸俗無井。 雲安酤水奴僕悲,魚復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萬竹蟠,接筒引水喉不乾。 人生留滯生理難,鬥水何直百憂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月峽:指明月峽,在今重慶市東北部。
  • 瞿塘:即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
  • 崢嶸:形容山勢高峻。
  • 酤水:買水。
  • 魚復:古縣名,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
  • :盤繞。
  • 喉不乾:喉嚨不幹,指水源充足。
  • 留滯:停留,滯留。
  • 生理:生計,生活。
  • 鬥水:一斗水,形容水量少。
  • 何直:何止,豈止。

翻譯

在月峽和瞿塘峽的雲霧繚繞之巔,亂石嶙峋,民間沒有水井。 在雲安買水,讓僕人感到悲傷,而搬到魚復則省去了這份心力。 白帝城西邊,萬竿竹子盤繞,通過竹筒引來水源,喉嚨不再幹渴。 人生停留在此,生計艱難,一斗水又豈止能緩解百般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唐代詩人杜甫在月峽和瞿塘峽一帶的生活景象,通過對比雲安和魚復兩地的水源情況,表達了對生活艱辛的感慨。詩中「亂石崢嶸俗無井」一句,既描繪了地理環境的險峻,也暗示了生活的艱難。後文通過「接筒引水喉不乾」展現了人們智慧地解決水源問題,但「人生留滯生理難,鬥水何直百憂寬」則深刻反映了即使有了水,生活的重壓和憂愁仍舊難以緩解。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無奈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