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中題友人林亭

· 李頻
井邑藏嵓穴,幽棲趣若何。 春篁抽筍密,夏鳥雜雛多。 坐有清風至,林無暑氣過。 亂書還就葉,真飲不聽歌。 片影明紅蘚,斜陰映綠蘿。 雄文終可惜,莫更棄高科。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井邑:指村落。
  • 藏嵓穴:隱藏在山岩洞穴中。嵓(yán):同「巖」。
  • 幽棲:隱居。
  • 趣若何:生活的樂趣如何。
  • 春篁:春天的竹子。
  • 抽筍:長出新的竹筍。
  • 夏鳥:夏天的鳥兒。
  • 雜雛多:小鳥衆多。
  • 坐有清風至:坐着時,清風自然吹來。
  • 林無暑氣過:樹林中沒有暑熱的氣息。
  • 亂書還就葉:隨意地書寫,就像葉子自然落下。
  • 真飲不聽歌:真正享受飲酒,不需要音樂伴奏。
  • 片影明紅蘚:陽光透過樹葉,照在紅色的苔蘚上,形成斑駁的光影。
  • 斜陰映綠蘿:斜陽照射在綠色的藤蘿上。
  • 雄文:指有才華的文章。
  • 終可惜:終究是可惜的。
  • 莫更棄高科:不要放棄追求更高的學問或成就。

翻譯

村落隱藏在山岩洞穴之中,隱居的生活樂趣如何?春天的竹子長出密密麻麻的筍,夏天的鳥兒帶着衆多的小鳥。坐着時,清風自然吹來,樹林中沒有暑熱的氣息。隨意地書寫,就像葉子自然落下,真正享受飲酒,不需要音樂伴奏。陽光透過樹葉,照在紅色的苔蘚上,形成斑駁的光影,斜陽照射在綠色的藤蘿上。有才華的文章終究是可惜的,不要放棄追求更高的學問或成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居山林的寧靜生活畫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美的欣賞。詩中「春篁抽筍密,夏鳥雜雛多」生動地描繪了春夏交替時的生機盎然,而「坐有清風至,林無暑氣過」則傳達了山林中的清涼與寧靜。最後兩句「雄文終可惜,莫更棄高科」則是詩人對自身才華的肯定和對未來追求的鼓勵,表達了一種不滿足於現狀,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