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清喻明府

· 李頻
棹返霅溪雲,仍參舊使君。 州傳多古蹟,縣記是新文。 水柵橫舟閉,湖田立木分。 但如詩思苦,爲政即超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ào):船槳,這裏指划船。
  • 霅溪 (zhá xī):水名,在今浙江省。
  • 使君:古代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 水柵:設在水中的柵欄,用於控制船隻通行。
  • 詩思:寫詩的思路和情感。

翻譯

划着船返回霅溪,雲霧繚繞,再次參見舊日的州官。 州里流傳着許多古老的遺蹟,縣誌記載着最新的文獻。 水中的柵欄橫在船前,封閉了通道,湖邊的田地立着分界的木樁。 只要你的詩思足夠苦澀,治理政事就能超羣出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李頻送別德清縣令喻明府的情景。詩中,「棹返霅溪雲」一句,既展現了離別的場景,又帶有濃厚的山水意境。後文通過對「州傳多古蹟」和「縣記是新文」的對比,展現了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更新。結尾的「但如詩思苦,爲政即超羣」則是對喻明府的讚美,表達了詩人對其政績和才華的認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又讚美了友人的才能和政績。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