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鳳剎侵雲半,虹旌倚日邊。 散花多寶塔,張樂布金田。 時菊芳仙醞,秋蘭動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蹕扈歸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剎(fèng chà):指寺廟的華麗建築。
  • 虹旌(hóng jīng):彩虹般的旗幟,形容旗幟的美麗。
  • 散花:指佛塔上裝飾的花朵。
  • 多寶塔:指裝滿寶物的塔,這裏指佛塔。
  • 張樂:演奏音樂。
  • 布金田:指用金箔裝飾的田地,比喻寺廟的富麗堂皇。
  • 時菊:指秋天的菊花。
  • 芳仙醞:指美酒,比喻菊花的香氣。
  • 秋蘭:秋天的蘭花。
  • 動睿篇:指蘭花的香氣激發了詩人的靈感。
  • 香街:指香氣四溢的街道。
  • 清蹕(qīng bì):指皇帝出行時清道的儀式。
  • 扈歸天:指皇帝的車駕返回天庭,比喻皇帝的尊貴。

翻譯

鳳凰般的寺廟高聳入雲,彩虹般的旗幟依偎在日邊。 佛塔上裝飾着散落的花朵,金田上佈滿了演奏的音樂。 秋天的菊花散發着仙酒般的香氣,蘭花激發了詩人的靈感。 香氣四溢的街道漸漸變得寧靜,皇帝的車駕清道返回天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的盛景,通過華麗的辭藻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寺廟的莊嚴與美麗。詩中「鳳剎」、「虹旌」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寺廟建築的壯觀和旗幟的絢麗。後句通過「散花多寶塔」、「張樂布金田」等,進一步以佛塔和金田的富麗堂皇,來象徵寺廟的莊嚴和神聖。詩的結尾,以「香街」、「清蹕扈歸天」等詞語,描繪了皇帝的尊貴和寺廟的寧靜,表達了對這一盛事的讚美和敬仰。

宋之問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