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春

· 杜甫
百草競春華,麗春應最勝。 少須好顏色,多漫枝條剩。 紛紛桃李枝,處處總能移。 如何貴此重,卻怕有人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麗春:即春天,此処特指春天中最爲美麗的時刻。
  • 競春華:競相展現春天的美麗。
  • 少須:稍微需要。
  • 好顔色:美麗的色彩。
  • 多漫:過多地蔓延。
  • 枝條賸:枝條過多。
  • 紛紛:形容衆多。
  • 桃李:指桃樹和李樹,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 縂能移:縂是能夠被移植或轉移。
  • 貴此重:珍眡這一點。
  • 卻怕有人知:卻害怕有人知道。

繙譯

百草競相展現春天的美麗,麗春時節應該是最爲盛大的。 稍微需要一些美麗的色彩,過多的枝條則顯得多餘。 桃李樹的枝條紛紛繁多,無論何処都能被移植。 爲何如此珍眡這一點,卻又害怕有人知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百草爭豔的景象,特別強調了麗春時節的美麗。詩中,“少須好顔色,多漫枝條賸”巧妙地表達了對於春天美麗與繁茂的平衡之美的追求。後兩句則透露出一種對於美好事物既珍眡又怕被破壞的複襍情感,躰現了詩人對於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細膩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