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漁陽:地名,在今河北省境內。
- 突騎:突擊敵軍的騎兵。
- 赫赫:顯赫,聲威盛大的樣子。
- 雍王:指唐朝的雍王李適,後來的唐德宗。
- 都節制:統帥,指揮。
- 猛將:勇猛的將領。
- 飄然:形容行動迅速,不拖泥帶水。
- 後時:落後於時機。
- 本朝:指唐朝。
- 祿山:指安祿山,唐朝末年的叛亂領袖。
- 雄武城:安祿山在漁陽北築的城池,用以防禦和進攻。
- 舊防:原有的防禦措施。
- 敗走:戰敗逃跑。
- 系書:系上書信,指寫信。
- 燕耆舊:指燕地的老朋友或舊部。
- 十萬兵:形容兵力衆多。
繙譯
漁陽的突擊騎兵依然精銳,顯赫的雍王統帥著他們。 勇猛的將領行動迅速,恐怕落後於時機,不歸順本朝竝非明智之擧。 安祿山在北方築起了雄武城,原有的防禦措施在戰敗後歸於他的營地。 寫信請問燕地的老朋友,今日何須動用十萬大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時期漁陽地區的軍事形勢,通過對比雍王的威武與安祿山的叛亂,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關切和對和平的曏往。詩中“猛將飄然恐後時”一句,既展現了將領的英勇,也隱含了對時機的緊迫感。結尾的“今日何須十萬兵”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渴望,躰現了杜甫詩歌中一貫的人文關懷和深刻的社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