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心寺

步陟招提宮,北極山海觀。 千巖遞縈繞,萬壑殊悠漫。 喬木轉夕陽,文軒劃清渙。 泄雲多表裏,驚潮每昏旦。 問予金門客,何事滄洲畔。 謬以三署資,來刺百城半。 人隱尚未弭,歲華豈兼玩。 東山桂枝芳,明發坐盈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步陟(zhì):步行登上。
  • 招提宮:即寺廟。
  • 北極:指北方。
  • 山海觀:觀山海之景。
  • :接連不斷。
  • 縈繞(yíng rào):環繞。
  • (hè):山谷。
  • :特別。
  • 悠漫:廣闊無邊。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文軒:有雕飾的欄杆。
  • (huà):劃開,分開。
  • 清渙:清澈。
  • 泄雲:飄散的雲。
  • 表裏:內外。
  • 驚潮:洶涌的潮水。
  • 昏旦:早晚。
  • 金門客:指在朝廷任職的人。
  • 何事:爲何。
  • 滄洲畔:指遠離朝廷的地方。
  • (miù):錯誤地。
  • 三署資:指在朝廷中的高位。
  • :擔任刺史。
  • 百城半:指管轄的廣大地區。
  • 人隱:指隱居的人。
  • 未弭(mǐ):未停止。
  • 歲華:年華。
  • 兼玩:同時享受。
  • 東山:指隱居之地。
  • 桂枝芳:比喻隱居生活的美好。
  • 明發:天明出發。
  • 坐盈嘆:坐着嘆息。

翻譯

我步行登上寺廟,眺望北方的山海景色。 千巖萬壑接連環繞,山谷廣闊無邊。 高大的樹木在夕陽下轉動,雕飾的欄杆劃開清澈的空氣。 飄散的雲彩內外交錯,洶涌的潮水早晚驚動。 我問自己,作爲朝廷的官員,爲何來到這遠離朝廷的地方。 錯誤地以朝廷的高位,來擔任這廣大地區的刺史。 隱居的人尚未停止,年華豈能同時享受。 東山的桂枝散發着芳香,天明出發時坐着嘆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寺廟中遠眺山海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職務的無奈。詩中「喬木轉夕陽,文軒劃清渙」等句,以景寓情,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感慨與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宋之問詩歌的典型風格。

宋之問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