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圃四首

· 戴良
三春豐雨澤,晨興觀我畦。 嘉蔬有餘滋,草盛相與齊。 戮力治荒穢,指景光已西。 好月因時來,歸路杳然迷。 暮鳥尋舊林,晚獸遵故蹊。 我亦息微勞,去去安吾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治圃:整治菜園。
  • 三春:指春季的三個月。
  • 豐雨澤:雨水充沛。
  • 晨興:早晨起牀。
  • :菜園中劃分的小區。
  • 嘉蔬:優質的蔬菜。
  • 餘滋:多餘的養分。
  • 草盛:草長得很茂盛。
  • 相與齊:互相競爭,一樣高。
  • 戮力:共同努力。
  • 荒穢:雜草叢生。
  • 指景光已西:指太陽已經西下。
  • 好月:明亮的月亮。
  • 因時來:隨着時間到來。
  • 杳然迷:模糊不清,難以辨認。
  • 暮鳥:傍晚的鳥。
  • 舊林:原來的樹林。
  • 晚獸:傍晚的野獸。
  • 遵故蹊:沿着舊路走。
  • 息微勞:停止輕微的勞作。
  • 去去:離開。
  • 安吾棲:安心地回到我的住處。

翻譯

春季的三個月雨水充沛,早晨我起牀觀察我的菜園。優質的蔬菜有着充足的養分,但雜草也長得很茂盛,與蔬菜一樣高。我們共同努力清理雜草,太陽已經西下。明亮的月亮隨着時間到來,回家的路已經模糊不清。傍晚的鳥兒飛回原來的樹林,傍晚的野獸沿着舊路走。我也停止了輕微的勞作,離開這裏,安心地回到我的住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早晨整治菜園的情景,通過對比嘉蔬與雜草的生長,表達了勞作的艱辛與自然的和諧。詩中「戮力治荒穢」展現了人與自然的鬥爭,而「好月因時來」則帶來了一絲寧靜與慰藉。結尾的「去去安吾棲」表達了勞作後的滿足與歸家的安寧,整體意境優美,語言簡練,富有田園詩的韻味。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