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春望次平禹成韻

登臨休賦《黍離》章,千里江流接大荒。 劍鎖血華空楚舞,鏡埋香骨失秦妝。 薜蘿山鬼啼螢苑,荊棘銅駝臥鹿場。 寂寞萬年枝上月,夜深猶照舊宮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黍離(shǔ lí):《詩經》中的一篇,常用來比喻亡國之痛。
  • 大荒:指邊遠荒涼的地方。
  • 劍鎖血華:形容劍上的血跡,象征戰爭的殘酷。
  • 楚舞:指楚地的舞蹈,這裡可能指楚國的文化或歷史。
  • 鏡埋香骨:指美女的遺骨被埋藏,鏡子也失去了光彩,象征著美好事物的消逝。
  • 秦妝:指秦代的妝容,這裡代表秦朝的文化。
  • 薜蘿:一種植物,這裡用來形容荒涼的景象。
  • 山鬼:山中的鬼魅,這裡用來形容荒涼恐怖的氣氛。
  • 螢苑:古代宮廷中的螢火蟲苑,這裡指荒廢的宮苑。
  • 荊棘銅駝:荊棘叢生的銅駝街,象征著昔日繁華的衰敗。
  • 鹿場:指鹿群出沒的地方,這裡形容荒涼。
  • 萬年枝:指長壽的樹木,這裡可能指宮中的古樹。
  • 舊宮牆:指已經廢棄的宮牆。

繙譯

登上高処,不必再吟唱《黍離》那樣的哀歌,眼前是千裡江流連接著遙遠的荒野。劍上的血跡已乾,楚地的舞蹈也已成空,鏡子埋藏了美人的遺骨,秦朝的妝容也已不見。薜蘿叢中,山鬼在荒廢的螢火蟲苑中啼哭,荊棘叢生的銅駝街上,鹿群自由地遊蕩。在這寂靜的夜晚,萬年古樹的枝頭,月亮依舊照耀著那些廢棄的宮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故宮春望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往昔繁華的懷唸。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征和隱喻,如“劍鎖血華”、“鏡埋香骨”等,來描繪戰爭的殘酷和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時,通過對荒涼景象的描寫,如“薜蘿山鬼”、“荊棘銅駝”,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對歷史滄桑的感受。最後,以“萬年枝上月”照耀“舊宮牆”的景象,寄托了詩人對往昔的無限懷唸和對現實的深沉思考。

錢惟善

元錢塘人,字思復,號曲江居士。順帝至正元年,省試《羅剎江賦》,時鎖院三千人,獨惟善據枚乘《七發》,辨錢塘江爲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舉。張士誠據吳,棄官。既歿,與楊維楨、陸居仁同葬幹山,人稱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風集》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