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山水

姬虞山,黃大癡,鶉衣垢面白髮垂。憤投南山,或鼓袒禓。 勇飢驅東閣,肯爲兒女資。不憚北遊行萬里,歸來畫山復畫水。 荊關復生亦退避。獨有北苑董營丘,李放出頭差可耳。 顏仙種術茅公山,喜得此捲開心顏。句曲千巖萬壑縱深秀,何似卷舒只在咫尺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鶉衣垢麪:形容衣著破舊,麪容憔悴。鶉衣,破舊的衣服。垢麪,髒臉。
  • 袒禓:裸露上身。
  • 荊關:指荊浩和關仝,兩位五代時期的著名畫家,擅長山水畫。
  • 董營丘:指董源,五代至北宋時期的畫家,擅長山水,尤其以畫營丘(今山東淄博)山水著稱。
  • 李放:可能是指李成,北宋初年的畫家,以山水畫著稱。
  • 顔仙種術:指種植草葯的仙人。
  • 茅公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句曲:指曲折的山路。
  •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繙譯

姬虞山上的黃大癡,衣衫襤褸,麪容憔悴,白發垂肩。他憤怒地投入南山,有時裸露上身,鼓起勇氣。他因飢餓而敺車東閣,不願爲兒女積累財富。他不懼怕北遊萬裡,歸來後繼續畫山畫水。即使荊浩和關仝再生,也會退避三捨。衹有北苑的董源和營丘的李成,他們的畫作勉強可以與之相比。顔仙在茅公山種植草葯,看到這卷畫作,喜形於色。句曲的山路縱深秀麗,又怎能比得上這畫卷中,山水卷舒衹在咫尺之間的意境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黃大癡(黃公望)的形象和他的藝術成就。詩中,黃大癡被塑造成一個不拘小節、超脫世俗的藝術家形象,他的畫作超越了荊浩、關仝等前輩,衹有董源和李成的作品能與之媲美。詩的最後,通過顔仙的喜悅,表達了黃公望畫作的深遠影響和藝術魅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黃公望的藝術地位和詩人對其的崇高評價。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