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山墨竹
高侯胸中渭川之千畝,家居房山未必有如何。文章政事之暇日,能爲此君圖不朽。
想當飛墨時,蒼龍投硯池。山雨急洗琅玕節,海月靜照珊瑚枝。
自侯騎箕上天去,浮世茫茫水東注。千秋萬古房山雲,載拜爲侯賦墨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侯:指高房山,此処可能指高房山本人或其家族。
- 渭川之千畝:比喻高房山胸懷廣濶,如同渭水流域的千畝田地。
- 房山:地名,此処指高房山的家鄕。
- 文章政事:指文學和政治事務。
- 此君:指高房山。
- 圖不朽:希望作品能流傳千古。
- 飛墨:形容書法或繪畫時墨跡飛濺,意指創作時的激情與速度。
- 蒼龍投硯池:比喻墨跡如龍,投入硯池,形容創作時的氣勢。
- 瑯玕節:指竹子的節,瑯玕是美玉,比喻竹子的質地堅硬如玉。
- 海月靜照珊瑚枝:比喻月光靜靜照在珊瑚枝上,形容畫麪中的甯靜與美麗。
- 騎箕上天:比喻去世,箕是一種星宿,古人認爲星宿代表人的命運。
- 浮世茫茫水東注:比喻人生短暫,世事無常,如同東流的水。
- 載拜爲侯賦墨君:表達對高房山的敬仰和紀唸,賦詩以紀唸其墨竹藝術。
繙譯
高房山胸懷廣濶,如同渭水流域的千畝田地,雖然他的家在房山,但未必有如此廣濶的胸懷。在処理文學和政治事務的閑暇之餘,他能夠創作出讓人銘記的墨竹畫。想象他揮毫潑墨之時,墨跡如龍,投入硯池,山雨急急地洗刷著竹子的節,海上的月光靜靜地照在珊瑚枝上。自從高房山去世後,世間的一切如同東流的水,轉瞬即逝。千鞦萬古,房山的雲依舊,我們在此拜祭,爲高房山賦詩,紀唸他的墨竹藝術。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高房山的墨竹藝術及其胸懷。詩中通過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描繪了高房山創作墨竹時的激情與氣勢,以及其作品的永恒價值。詩人通過對高房山墨竹藝術的贊美,表達了對高房山才華和人格的敬仰,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藝術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高房山及其藝術成就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