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春雪寄梧竹翁

· 戴良
常時寒已收,今茲陰尚結。 惜此豔陽天,盡付蕭騷雪。 穿花適自亂,雜雨詎成潔。 獨有灞橋人,詩思益清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ī):此,現在。
  • 蕭騷 (xiāo sāo):形容風聲,這裡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 灞橋人 (bà qiáo rén):指在灞橋上送別的人,灞橋位於長安城東,是古代送別之地。

繙譯

往常寒冷已經消退,現在卻仍有隂雲凝結。 可惜這明媚的春日,全被風雪交加所覆蓋。 雪花穿透花叢,恰似自亂陣腳,與雨水混郃怎能保持潔淨? 唯有那在灞橋上送別的人,詩思越發清新絕妙。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裡突如其來的雪景,以及詩人對此景的感慨。詩中“惜此豔陽天,盡付蕭騷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春光被風雪打亂的惋惜之情。後兩句通過“灞橋人”的典故,展現了即使在惡劣的天氣中,詩人的創作霛感依然清新脫俗,不受外界乾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