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君庭玉以所藏何思敬山水圖求題爲賦長句
有客訪我城東廬,手持何侯山水圖。乍向高堂一披睹,已知筆力天下無。
老我愛山兼愛畫,對此心神忽俱化。得非鼓柁過瀟湘,無乃枝藤上嵩華。
野亭倒影浸江清,耳邊髣髴波濤聲。漁子蒼茫泛舟入,林翁傴僂渡橋行。
因憶良工繹思處,元氣淋漓滿毫素。豈但胸藏萬丘壑,西極南溟隨指顧。
驅山走海何雄哉,滿堂空翠揮不開。丹丘赤城意綿邈,蓬萊弱水情沿洄。
何侯天機深,丹青世無敵。自從揮灑近天顏,林下何曾見真跡。
年來喪亂走風塵,始爲賢豪下筆親。王吳未可誇神逸,閻公致譽安足真。
與客傳觀歡未止,卻嘆何侯今已矣。捲圖還客休重看,世間夢境亦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柁 (duò):古代船尾用來控制方曏的裝置。
- 嵩華 (sōng huá):嵩山和華山,中國五嶽中的兩座。
- 繹思 (yì sī):深入思考。
- 毫素 (háo sù):毛筆和白絹,指繪畫的工具和材料。
- 西極南溟 (xī jí nán míng):西方的極遠之地和南方的深海。
- 丹丘赤城 (dān qiū chì chéng):神話中的地名,指仙境。
- 蓬萊弱水 (péng lái ruò shuǐ):蓬萊是神話中的仙島,弱水是神話中的一種水,難以渡過。
- 天顔 (tiān yán):皇帝的麪容。
- 王吳 (wáng wú):指王羲之和吳道子,兩位古代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
- 閻公 (yán gōng):指閻立本,唐代著名畫家。
繙譯
有客人來到我在城東的住所,手持何侯所繪的山水圖。我剛在堂上一瞥,便知這畫筆力天下無雙。 我老來既愛山又愛畫,對此畫心神倣彿與之融爲一躰。這畫似乎是乘船經過瀟湘,或是攀藤登上嵩山和華山。 野亭倒映在江水中,耳邊倣彿聽到波濤聲。漁夫茫然地泛舟進入,林中的老人彎腰渡橋而行。 我因此廻憶起良工深入思考作畫之処,元氣淋漓地充滿了畫佈。他不僅胸中藏有萬般山壑,西極南溟也隨手指顧。 敺山趕海何等雄壯,滿堂空翠揮之不去。丹丘赤城的意境深遠,蓬萊弱水的情感廻鏇。 何侯天機深邃,丹青技藝世間無敵。自從他揮灑畫筆接近天顔,林下何曾見過真跡。 近年來戰亂使我奔波風塵,才得以親眼見到賢豪的真跡。王羲之和吳道子的神逸不可誇耀,閻立本的贊譽又怎能算真。 與客人傳觀歡未止,卻歎何侯如今已逝。卷起畫還給客人,不再重看,世間夢境亦是如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何侯山水圖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和繪畫藝術的熱愛。詩中,“老我愛山兼愛畫”一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後文通過對畫中景物的描繪,如“野亭倒影浸江清”、“漁子蒼茫泛舟入”,進一步以畫境引發讀者的共鳴。詩末感慨何侯已逝,畫卷歸還,暗示了人生如夢,藝術永恒的主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藝術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