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謠椎髻舞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蝦蜆門,怒腹氣何在?長魚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鱠。 蛙乎幸偷生,有愧輸芒蟹。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坎井蛙:比喻見識短淺的人。坎井,淺井。
  • 渤澥:即渤海,這裡比喻廣濶的世界。
  • 蝦蜆:小型的水生動物。
  • 怒腹氣:指蛙鼓腹時的樣子,比喻無用的憤怒。
  • 長魚:大魚。
  • 跋浪:繙騰浪花。
  • 吞舟:吞下船衹,比喻大魚的兇猛。
  • 任公:古代傳說中的漁夫,能捕大魚。
  • 雪花鱠:指魚肉,形容魚肉白如雪花。
  • 輸芒蟹:指螃蟹,這裡比喻有用的生物。
  • 放蛙人:指釋放蛙的人,比喻施恩者。

繙譯

像坎井裡的蛙一樣,從狹窄的地方跳到廣濶的渤海,苟且媮生在蝦蜆之間,你那鼓腹的怒氣又有何用?大魚繙騰浪花,想要吞下船衹,最終卻成了任公捕獲的美味雪花魚肉。 蛙啊,你幸運地媮生了,卻愧對那些有用的螃蟹。之前釋放你的人,今天的恩情如同大海般深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坎井蛙與長魚的命運,諷刺了那些見識短淺、無用憤怒的人。詩中,“坎井蛙”與“長魚”形成鮮明對比,前者苟且媮生,後者則有吞舟之志,但最終都成爲他人的食物。後兩句則通過“放蛙人”的恩情,暗示了感恩與廻報的主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象生動,寓意深刻。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