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彥明歸高郵

老夫歸從東海頭,春風送客歸秦郵。出門復睹雁北鄉,物我喜得同悠悠。 吳船鼓棹渡江去,烏輪正掛扶桑樹。桃花倚岸笑相看,杜宇催人啼不住。 徵袍十年塵土多,濯纓今年《滄浪歌》。一百五日寒食雨,三十六湖春水波。 交遊臺榭剪荊棘,繼美前修集佳客。誰能喚起老龍眠,重寫耳孫湖上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烏輪:指太陽。
  • 扶桑樹:神話中的樹名,傳說中太陽從這裏升起。
  • 杜宇:即杜鵑,其啼聲常被用來象徵春天的到來或離別的哀愁。
  • 濯纓:洗滌帽帶,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 滄浪歌:古代歌謠,意指隱逸生活。
  • 一百五日:指清明節,古時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爲寒食節。
  • 三十六湖:泛指衆多的湖泊。
  • 臺榭:高臺上的建築物。
  • 繼美前修:繼承前人的美德。
  • 耳孫:遠孫,即與祖父相隔很遠的後代。

翻譯

我這老夫子歸隱在東海之濱,春風伴我送別友人歸秦郵。出門又見大雁向北飛去,自然與人的心境都顯得悠然自得。

吳地的船隻鼓起風帆渡過江去,太陽正掛在神話中的扶桑樹上。岸邊的桃花微笑着看着我們,杜鵑不停地啼叫,催促着人們。

十年的徵袍上積滿了塵土,今年我洗滌帽帶,唱起了《滄浪歌》,追求超脫世俗的生活。寒食節的雨下了整整一百零五天,春水波光粼粼,三十六個湖泊都充滿了生機。

我們曾在高臺上剪除荊棘,聚集佳客,繼承前人的美德。誰能喚醒沉睡的老龍,重新描繪我遠孫在湖上的宅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歸隱後的生活情景與對友人的送別之情。詩中,「春風送客歸秦郵」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離別的溫情,「桃花倚岸笑相看」則通過擬人手法賦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強了詩的意境美。後文通過「濯纓今年《滄浪歌》」等句,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高潔生活的理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友情的珍視。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