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茅仲良初度席上賦
秋色淨如洗,南極瑞光多。秦駐山中隱者,弧矢掛煙蘿。野老敲門看竹,珍重主人留客,呼酒瀉金荷。爲問春秋多少,笑道明年六十,勳業竟蹉跎。
萬鍾祿,千駟馬,待如何。洛陽城市,又看荊棘臥銅駝。且喜階前玉樹,五色鵷雛俱好,把此瑟琴和。一曲華胥引,雙鬢雪兒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極:指南方,古代認爲南方是極遠之地。
- 瑞光:吉祥的光芒。
- 秦駐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弧矢:古代的弓箭。
- 煙蘿:煙霧繚繞的藤蘿,形容隱居之地的幽靜。
- 野老:指村中的老人。
- 敲門看竹:敲門請求觀賞竹子,表示對自然的喜愛。
- 瀉金荷:形容倒酒的動作,金荷指酒杯。
- 勳業:功勳和事業。
- 蹉跎:虛度光陰,無所作爲。
- 萬鍾祿:極高的俸祿。
- 千駟馬:形容車馬衆多,富貴顯赫。
- 荊棘臥銅駝:形容昔日繁華之地如今荒涼。
- 玉樹:比喻優秀子弟。
- 五色鵷雛:五彩斑斕的小鳥,比喻子孫多才多藝。
- 瑟琴:古代的兩種樂器,瑟和琴。
- 華胥引:古代樂曲名。
- 雪兒歌:指歌聲清脆如雪。
翻譯
秋天的景色清澈如洗,南方的吉祥光芒格外多。在秦駐山中隱居的人,弓箭掛在煙霧繚繞的藤蘿上。村中的老人敲門請求觀賞竹子,主人非常珍重地留客,呼喚着倒酒入金盃。詢問主人的年齡,笑着說明年就六十歲了,但功業卻未有所成。
即使擁有極高的俸祿和衆多的車馬,又能怎樣呢?洛陽這座城市,又見到了荊棘叢生的銅駝,昔日繁華已逝。但慶幸的是,階前有優秀的子弟,他們的才華如同五彩斑斕的小鳥,讓這瑟琴之聲和諧。一曲《華胥引》奏響,雙鬢斑白的老人唱起了清脆如雪的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日隱居的場景,通過對比隱居生活的寧靜與外界繁華的變遷,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功名利祿的淡漠。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南極瑞光」、「弧矢掛煙蘿」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結尾處的「華胥引」與「雪兒歌」更是以音樂和歌聲,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