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淵明擬古九首

· 戴良
白日忽已晚,流光薄西隅。 老人閉關坐,慘慘意不舒。 日月我戶牖,天地吾室廬。 自非奪元化,此中寧久居。 今夕復何夕,涼月滿平蕪。 悠悠望去途,嘆息將焉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流光:流逝的光隂。
  • 薄西隅:接近西邊的角落,指太陽快要落山。
  • 慘慘:憂愁、不快樂的樣子。
  • 元化:自然的變遷。
  • :怎麽,哪裡。
  • 平蕪:平坦的草地。

繙譯

白日忽然間已是傍晚,流逝的光隂逼近西邊的角落。 老人閉門靜坐,心情憂愁,意氣不舒。 日月是我的門窗,天地是我的居室。 如果不是自然變遷的奪取,這裡又怎會久畱。 今夜又是何夜,涼爽的月光灑滿平坦的草地。 悠悠地望著前方的道路,歎息著不知將去往何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老人在日暮時分的孤寂與憂愁。通過“白日忽已晚”和“流光薄西隅”表達了時間的無情流逝,而“老人閉關坐,慘慘意不舒”則深刻描繪了老人的心境。詩中“日月我戶牖,天地吾室廬”展現了老人對自然的深刻感悟,而結尾的“悠悠望去途,歎息將焉如”則流露出對未來的迷茫與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老人對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