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彭玄明歸三茆

· 盧琦
道人家住湘江曲,清夜月明搖佩環。 出門倒拄九節杖,辭家卻入三茅山。 開籠放鶴橫江去,持鉢降龍布雨還。 擬共臨風吹鐵笛,青松白石往來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茆(sān máo):指三茅山,道教名山之一,位於江蘇省句容市。
  • 湘江曲:湘江的彎曲處,指湖南一帶。
  • 佩環:古代婦女佩戴的玉飾,行走時發出聲響。
  • 九節杖:道教中道士常用的法器,象徵九天。
  • 臨風:迎風。
  • 鐵笛:鐵製的笛子,常用於道教音樂。

翻譯

道士彭玄明家住湘江的彎曲處,清夜中月光明亮,他的佩環隨風搖曳發出聲響。他出門時倒拿着九節杖,辭別家鄉後卻進入了三茅山。他打開籠子放飛仙鶴,讓它們橫江而去,手持鉢盂降服龍王,布雨歸來。他打算與風一同吹響鐵笛,在青松白石之間往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道士彭玄明超脫塵世的形象,通過湘江、月明、佩環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詩中「九節杖」、「三茅山」等道教元素,展現了道士的修行生活和法力。最後,「吹鐵笛」、「青松白石」則表達了道士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境界,體現了道教追求自然與心靈合一的哲學思想。

盧琦

元惠州人,字希韓,號立齋。順帝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訟息民安。十四年,農民軍數萬人來攻,被擊退。改寧德縣尹。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未上卒。有《圭峯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