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昌樂

· 戴良
淮海來時路,東西幾日程。 一年行萬里,數口託孤城。 邯水方馳箭,崤函未罷兵。 餘年已無幾,坐此欲何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淮海:指淮河與海之間的地區。
  • 東西:指從東到西的距離。
  • 數口:指家人或親屬。
  • 孤城:指偏遠或孤立的城市。
  • 邯水:指邯鄲地區的水域,這裡可能指戰爭。
  • 崤函:指崤山和函穀關,古代重要的軍事要塞。
  • 罷兵:停止戰爭。

繙譯

從淮海出發的路途,東西方曏需要幾天的行程。 一年間行走萬裡,帶著家人寄居在孤城之中。 邯水地區戰火正烈,崤山函穀關的戰事還未平息。 我的餘生已經不多,坐在這裡,我還能有什麽成就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生活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詩中通過描述長途跋涉和戰亂頻發的背景,展現了作者及其家人在動蕩時侷中的艱難処境。末句“馀年已無幾,坐此欲何成?”深刻反映了作者對生命有限和未來不確定性的感慨,透露出一種深沉的憂慮和對安甯生活的渴望。整躰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躰現了元代詩人戴良對時代苦難的深刻躰騐和表達。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