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風舒先生客居棠溪袁仲素家見示竹簾詩戲作問答二首
何物非可憐,聿向翁戶設。
翁好詩更佳,蕭然得三絕。
他家少年叢,徒爾歌舞熱。
正如閱優場,未久意先輟。
翁今一室老,高臥百念滅。
湯爐松林風,紙帳梅花雪。
時時有佳客,文字送日月。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閬風:神話傳說中的仙山,這裏指隱居之地。
- 舒先生:人名,即詩中的「翁」。
- 棠溪:地名,袁仲素家所在。
- 袁仲素:人名,舒先生的朋友。
- 蕭然:形容清靜冷落,沒有紛擾。
- 三絕:指詩、書、畫三方面的絕技。
- 優場:戲劇表演的場所。
- 輟:停止。
- 湯爐:煮茶的爐子。
- 紙帳:用紙做的帳篷,形容簡樸的生活。
- 梅花雪:梅花與雪,常用來形容冬日的清雅景象。
翻譯
在閬風這樣的仙境中,舒先生客居在棠溪的袁仲素家中,我看到了一首關於竹簾的詩,於是戲作了兩首問答詩。
有什麼東西不是值得憐愛的呢?它們被設置在老人的門前。老人不僅人好,詩也寫得極佳,他清靜無爲,卻掌握了詩、書、畫三絕。
他家有許多年輕人,他們只是徒勞地歌舞,熱情如火。這就像觀看戲劇表演,不久就會感到厭倦。
而老人現在獨自一室,年老體衰,所有的世俗慾望都已熄滅。他煮茶的風爐在松林中飄香,紙帳中梅花與雪交相輝映。
時常有佳客來訪,與老人一起以文字送走日月。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舒先生與其他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展現了舒先生超然物外、清靜自守的生活哲學。詩中「蕭然得三絕」一句,既讚美了舒先生的才華,也體現了他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後文通過對舒先生日常生活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他的高潔品格和與世無爭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舒先生生活方式的讚賞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