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即事二首

瓦礫堆堆塞路坳,勝遊巷陌盡蓬蒿。 祠宮地臥駝鳴?,祕殿春扃馬矢臊。 山色無如今度慘,潮頭可似昔時高? 王師貴在能安集,豈必兵行血漬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瓦礫(wǎ lì):破碎的磚瓦。
  • 路坳(lù ào):道路的低窪處。
  • 勝遊:美好的遊覽地。
  • 蓬蒿(péng hāo):雜草。
  • 祠宮:祭祀的宮殿。
  • 地臥:倒在地上。
  • 駝鳴?(tuó míng bì):駝鈴聲,?指駝鈴。
  • 祕殿:隱祕的宮殿。
  • 春扃(chūn jiōng):春天的門扉。
  • 馬矢臊(mǎ shǐ sāo):馬糞的臭味。
  • 潮頭:潮水的浪頭。
  • 王師:帝王的軍隊。
  • 安集:安定聚集。
  • 兵行:行軍作戰。
  • 血漬刀(xuè zì dāo):刀上沾滿血跡。

翻譯

破碎的磚瓦堆積在道路的低窪處,曾經美好的遊覽地如今盡是雜草。祭祀的宮殿倒在地上,隱祕的宮殿春天門扉緊閉,瀰漫着馬糞的臭味。山色從未像現在這樣悽慘,潮水的浪頭是否還像往昔那樣高?帝王的軍隊貴在能夠安定聚集,難道必須通過行軍作戰,讓刀上沾滿血跡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後杭州的荒涼景象,通過對比昔日的美好與今日的破敗,表達了深切的哀愁和對和平的渴望。詩中「瓦礫堆堆塞路坳」等句,生動地勾勒出戰後的淒涼,而「王師貴在能安集,豈必兵行血漬刀?」則強烈地抒發了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戰爭的反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受。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