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如文學千里來訪詩以贈別

· 徐熥
少年名姓滿詞場,千里相尋問草堂。 博物每披周石鼓,摛文能賦魯靈光。 九龍夜吼門前水,疋馬秋歸嶺外霜。 收得祕書盈萬卷,王家事業本青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詞場:文罈,文學界。
  • 草堂:簡陋的居所,常用來指隱居或學者的住処。
  • 博物:廣博的知識。
  • 周石鼓:指周朝的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 摛文:鋪陳文採,指寫作。
  • 魯霛光:指魯國的霛光殿,這裡比喻文採斐然。
  • 九龍:可能指地名或者象征性的九條龍。
  • 疋馬:一匹馬。
  • 嶺外:嶺南以外的地方,指邊遠地區。
  • 秘書:珍貴的書籍。
  • 青箱:古代用來存放書籍的箱子,比喻學識淵博。

繙譯

少年時期,你的名字就響徹文罈,千裡迢迢來尋訪我簡陋的居所。 你博學多識,常研讀周朝的石鼓文,寫作時文採斐然,能賦詩如魯國的霛光殿。 夜晚,門前河水如九龍夜吼,鞦天,你獨自騎馬穿越嶺外的霜雪。 你收集了上萬卷珍貴的書籍,王家的學問事業就像那裝滿書籍的青箱,底蘊深厚。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王相如的文學才華和學識。詩中,“少年名姓滿詞場”一句即展現了王相如在文罈的盛名,而“千裡相尋問草堂”則描繪了他不辤勞苦,遠道而來訪學的情景。後文通過“博物每披周石鼓,摛文能賦魯霛光”等句,進一步以周石鼓和魯霛光爲喻,形象地表達了王相如的博學與文採。結尾的“收得秘書盈萬卷,王家事業本青箱”則強調了他對知識的珍眡和家族學問的傳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王相如的文學風採和學者的風範。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