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官揚州與左妹夫兩弟鶴兒白婿登金山坐禪房一首

衰顏久欲寄名山,江國徵師幾往還。 隔水空知戀桑梓,紆籌豈足靜夷蠻。 淮天鶴唳軍聲壯,海戍烏棲戰舸閒。 縱是維揚迎師急,道人且坐白雲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衰顔(shuāi yán):指老態
  • 寄名山:曏名山投奔
  • 桑梓(sāng zǐ):指故鄕
  • 紆籌(yū chóu):指猶豫不決
  • 夷蠻(yí mán):指外族
  • 淮天(huái tiān):指淮河一帶
  • 鶴唳(hè lì):指鶴鳴
  • 縱是:即使是
  • 維敭(wéi yáng):指敭州
  • 白雲關:傳說中的仙境

繙譯

想要尋找名山已久,但因爲戰亂,一直未能前往。雖然遠離家鄕,但心中對故土的眷戀仍在。猶豫不決的計劃怎能平靜地麪對外族的侵襲。淮河一帶傳來鶴鳴,軍隊的呼聲顯得威武雄壯,海邊的戰船卻靜靜地停泊。即使敭州急迎援軍,但道士卻靜坐在白雲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欲投名山卻又因戰亂無法實現的心情,表達了對故鄕的眷戀和對戰亂的憂慮。通過描寫淮河一帶的景象,展現了戰亂的殘酷和人們的無奈。最後以道人坐在白雲關作結,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表達了對現實的冷漠和超然。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值得細細品味。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