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施勵庵同鄉社集得吳字

一雨郊原萬品蘇,微寒五月動高梧。 節臨薦黍猶傳楚,客爲思蓴已到吳。 蠟屐共穿花外徑,雕盤從出竹間廚。 淹留不惜呼燈坐,空谷低迴詠白駒。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施勵庵(shī lì ān):明代文學家,字吳字,號夏五,與同鄉社集指同鄉文人聚會創作文集。 蘇(sū):指蘇州,這裏代指優美的景色。 五月動高梧(wū):五月時,高大的梧桐樹開始搖動。 節臨(jí lín):指端午節臨近。 黍(shǔ):一種糧食作物,這裏指端午節的象徵食物。 楚(chǔ):楚國,這裏指楚國的風俗。 蓴(chún):一種水生植物,這裏指端午節的象徵食物。 蠟屐(là jī):一種古代鞋子。 竹間廚(chú):竹林中的廚房。 淹留(yān liú):逗留。 呼燈坐(hū dēng zuò):點起燈火坐下。 空谷低迴(dī huí):在空谷中低聲吟唱。 白駒(jū):白色的駿馬。

翻譯

郊外的一場雨,讓原野萬物甦醒,微涼的五月使高大的梧桐搖曳。端午節即將到來,人們還在傳承楚國的風俗,客人們思念着吳地的蓴菜。穿着蠟屐共同走過花園小徑,美食盛放在竹林間的廚房。逗留在這裏,不捨得離去,點起燈火坐下,空谷中低聲吟唱着白色駿馬的歌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五月初夏的景象,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展現了端午節臨近時的喜悅和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和文人雅趣。整體氛圍清新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風俗的珍視。

孫繼皋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以德,號柏潭。萬曆二年進士第一。除修撰。官至吏部侍郎,攝銓事,論救諸譴謫官,無所避諱。神宗嫡母陳太后梓宮發引,帝稱疾不送,遣官代行,繼皋上疏極諫,忤旨。及三殿失火,大臣請去者,皆慰留,獨繼皋致仕去,卒贈禮部尚書。有《宗伯集》、《柏潭集》。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