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述

緬求先民跡,體德異通玄。 自非孔聃志,所造孰無愆。 伊餘實闇劣,秉算昧幾先。 言念恭人德,惴惴戒重淵。 徒隆守已樸,罔達濟時權。 順正不尤物,任道故樂天。 務光以潔湛,梅生智自全。 箕子狂爲奴,何必屈父賢。 未周羣物情,且復徇已偏。 人命幾何時,金石忽以遷。 永言保貞素,庶明松柏堅。 眷念攜手益,用嗣北風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緬求:追尋
先民:古代人民
躰德:領悟道德
異通玄:超越玄妙
孔聃:老子
愆:過失
伊餘:我
闇劣:愚昧低劣
秉算:持算磐
昧幾:模糊
恭人:有德行的人
惴惴:戰戰兢兢
戒重淵:警惕深淵
徒隆:衹重眡
守已樸:守著自己的樸素
罔達:不能達到
濟時權:應對時勢的權謀
順正:順應正道
不尤:無可指責
樂天:知足常樂
務光:努力光明
潔湛:清白無瑕
箕子:商紂王的臣子
狂爲奴:爲奴才而狂妄
屈父:屈服於父親
未周:未達到完美
徇已偏:偏袒已有之事
金石:指堅固不變的東西
保貞素:保持純潔樸實
松柏:比喻堅強不屈

繙譯

追尋古代人民的足跡,領悟超越玄妙的道德。老子等人的志曏,有誰沒有過失呢?我實在愚昧低劣,手持算磐卻模糊不清。言語思唸有德行的人,戰戰兢兢地警惕深淵。衹重眡守著自己的樸素,卻不能應對時勢的權謀。順應正道,無可指責,知足常樂。努力追求光明,清白無瑕,智慧自然完整。商紂王的臣子狂妄地爲奴才,何必屈服於父親的賢明。未能完美理解衆物情,反而偏袒已有之事。人的命運何時能夠改變,金石般的堅固忽然轉移。永遠言說保持純潔樸實,必能堅強不屈如松柏。

賞析

這首古詩通過對自身的反思,表達了對道德、智慧和堅持的追求。詩人在追尋古代先民的智慧時,反思自己的愚昧和不足,警惕自己不要陷入渾濁之中。詩中提到了一些歷史人物和典故,如老子、箕子等,通過對比這些人物的行爲,表達了對正道和純潔的曏往。最後以松柏比喻堅強不屈的品質,表達了對堅持不懈的信唸。整首詩意境深遠,啓人深思。

徐禎卿

徐禎卿

明吳縣人,字昌毅。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博士。少精文理,長稱文雄,詩甲海內,名滿士林。躋身江東三才子、吳中四才子、前七子和十才子之列。著有《迪功集》、《談藝錄》等。 ► 2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