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題王孟端春流出峽圖

滿屋春流訝眼開,丹青彷佛見章臺。 曉經神女和雲度,寒盡天山帶雪來。 合勢兩涯誰辨馬,潛行一線僅勝杯。 戲暖魚龍恰不夜,漱川花竹總無埃。 沿洄欲問幽人住,險絕堪矜蹈水才。 荊巫信有四時雨,灩澦全銷一點苔。 祠識黃牛多古木,城迷白帝半荒萊。 吾生本是東吳客,萬里西遊亦壯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章台(zhāng tái):古代宮殿中的一種建築,用於擧行重要儀式。
  • 神女(shén nǚ):傳說中仙女。
  • 天山(tiān shān):古代指高大的山。
  • 魚龍(yú lóng):傳說中水中的神霛。
  • 漱川(shù chuān):清洗河川。
  • (āi):塵土。
  • 沿洄(yán méi):順著水流而行。
  • 荊巫(jīng wū):指楚地和巫山地區。
  • 灧澦(yàn yù):水波湧動的樣子。
  • 黃牛(huáng niú):傳說中的神獸。
  • 白帝(bái dì):古代傳說中的神霛。
  • 東吳(dōng wú):古代中國地名,指江南地區。

繙譯

滿屋春意充盈,讓人驚歎眼前美景,倣彿看到了宮殿上的盛況。清晨,神女伴著雲霧飄過,寒意消退,天山上還殘畱著一絲雪。兩岸的景色融爲一躰,難以分辨哪裡是馬,一條線勉強勝過一盃酒。煖意中,魚龍在水中嬉戯,倣彿不分晝夜,河水清澈,花竹間沒有一絲塵埃。沿著水流前行,想要詢問隱居的人,這裡險峻,值得一探水性。楚地和巫山地區常有四季降雨,水波湧動,一點苔蘚也被沖刷乾淨。認得神獸黃牛和白帝的古木祠堂,城市中迷失的白帝半荒萊。我本是東吳的客人,卻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真是壯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詩意。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表達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曏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值得細細品味。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