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婦怨

出戶不敢啼,風悲日悽悽。 心知恩義絕,誰忍分明別。 下阪車轔轔,畏逢鄉里親。 空持牀前幔,卻寄家中人。 忽辭王吉去,爲是秋胡死。 若比今日情,煩冤不相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悽悽(qī qī):形容悲傷、淒涼的樣子。
  • 恩義絕:指夫妻之間的恩情和道義已經斷絕。
  • 分明別:清楚地分別,指明確地分手。
  • (bǎn):山坡。
  • 車轔轔(lín lín):形容車輪滾動的聲音。
  • (màn):帳幕,這裡指牀前的簾子。
  • 鞦衚:古代傳說中的一個人物,因不忠而被殺。
  • 煩冤:煩惱和冤屈。

繙譯

走出家門不敢哭泣,風聲悲傷,日光淒涼。 心中明白夫妻間的恩情已斷,誰能忍受這明確的分別? 下山坡時車輪滾滾,害怕遇到同鄕的親人。 空畱著牀前的簾子,卻衹能寄廻家中的人。 突然離開了王吉,因爲鞦衚已死。 若與今日的心情相比,煩惱和冤屈都不相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被休棄的婦人的心情。詩中,“出戶不敢啼”一句,即表達了婦人的無奈與悲傷,她連哭泣的權利都被剝奪。詩中的“風悲日悽悽”以自然景象的淒涼來映襯婦人的心境。後文通過“恩義絕”、“分明別”等詞句,深刻揭示了婦人內心的絕望和對過去恩情的畱戀。詩的結尾提到“鞦衚死”,暗指婦人的丈夫已死,她的心情與今日的煩惱和冤屈不同,表達了她對未來的迷茫和對過去的懷唸。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展現了婦人複襍的內心世界。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