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南史

陋巷無車轍,煙蘿總是春。 賈生獨未達,原憲竟忘貧。 草座留山月,荷衣遠洛塵。 最憐知己在,林下訪閒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陋巷:狹窄簡陋的巷子。
  • 菸蘿:菸霧繚繞的藤蘿,形容環境幽靜。
  • 賈生:指賈誼,西漢文學家,曾被貶爲長沙王太傅,後世常以其比喻懷才不遇。
  • 獨未達:獨自未能顯達。
  • 原憲:春鞦時期魯國大夫,以清貧著稱。
  • 竟忘貧:竟然忘記了貧窮。
  • 草座:用草編織的坐墊。
  • 荷衣:用荷葉制成的衣服,比喻隱士的服飾。
  • 洛塵:洛陽的塵土,代指繁華的都市生活。
  • 最憐:最爲喜愛。
  • 知己:知心的朋友。
  • 林下:指隱居的地方。
  • 訪閑人:拜訪閑適的人。

繙譯

在狹窄簡陋的巷子裡,沒有車馬的痕跡,但菸霧繚繞的藤蘿中縂是充滿了春意。賈誼雖然才華橫溢,卻未能得到應有的顯達;而原憲雖然清貧,卻竟然忘記了貧窮的煩惱。我畱下草編的坐墊,讓山間的月光陪伴,穿上荷葉制成的衣服,遠離了洛陽的繁華塵囂。我最爲喜愛的是那些知心的朋友,他們隱居在林間,我願意去拜訪這些閑適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賈誼的未達與原憲的忘貧,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知心朋友的珍眡。詩中“陋巷無車轍,菸蘿縂是春”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靜謐環境,而“草座畱山月,荷衣遠洛塵”則進一步以具象的物品象征了隱士的生活態度。最後兩句“最憐知己在,林下訪閑人”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知己和隱逸生活的深切曏往。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