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行次成皋途經先聖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詩應制

· 蘇頲
漢東不執象,河朔方鬥龍。 夏滅漸寧亂,唐興終奮庸。 皇威正赫赫,兵氣何匈匈。 用武三川震,歸淳六代醲。 成皋睹王業,天下致人雍。 即此巡於岱,曾孫受命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聖制:奉皇帝之命和詩。
  • 行次成皋:行進至成皋。成皋,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滎陽市。
  • 先聖擒建德:指唐太宗李世民在成皋擒獲竇建德的歷史事件。
  • 應制:應皇帝之命作詩。
  • 漢東不執象:漢東,指漢水以東地區。不執象,不使用象徵性的武力。
  • 河朔方鬥龍:河朔,黃河以北地區。方鬥龍,比喻戰爭激烈。
  • 夏滅漸寧亂:夏滅,指夏朝滅亡。漸寧亂,逐漸平息動亂。
  • 唐興終奮庸:唐興,唐朝興起。終奮庸,最終奮發有爲。
  • 皇威正赫赫:皇威,皇帝的威嚴。赫赫,顯赫、威嚴的樣子。
  • 兵氣何匈匈:兵氣,戰爭的氣氛。匈匈,喧鬧、混亂的樣子。
  • 用武三川震:用武,使用武力。三川,指黃河、洛河、伊河,這裏泛指中原地區。震,震動。
  • 歸淳六代醲:歸淳,迴歸淳樸。六代,指唐以前的六個朝代。醲,濃厚。
  • 成皋睹王業:睹,看到。王業,帝王的基業。
  • 天下致人雍:致人雍,使人民和睦。
  • 即此巡於岱:即此,就在這裏。巡於岱,巡行至泰山。
  • 曾孫受命封:曾孫,指皇帝的後代。受命封,接受天命進行封禪。

翻譯

漢水以東地區不使用象徵性的武力,而黃河以北地區正進行着激烈的戰爭。夏朝滅亡後,動亂逐漸平息,唐朝興起後,最終奮發有爲。皇帝的威嚴顯赫,戰爭的氣氛喧鬧混亂。使用武力使中原地區震動,迴歸淳樸使六個朝代的氛圍濃厚。在成皋看到帝王的基業,使天下人民和睦。就在這裏巡行至泰山,皇帝的後代接受天命進行封禪。

賞析

這首詩是蘇頲應唐玄宗之命所作,歌頌了唐朝的興起和皇帝的威嚴。詩中通過對比漢東與河朔的局勢,突出了唐朝的強盛和皇帝的英明。同時,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顧,表達了詩人對唐朝和平繁榮的期望。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深遠,展現了盛唐時期的雄渾氣象。

蘇頲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碩。蘇瑰子。幼敏悟強記。武則天時擢進士第。累遷中書舍人。襲封許國公,號“小許公”。玄宗開元間進同紫微黃門平章事,與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與燕國公張說並稱爲“燕許大手筆”。罷爲禮部尚書,卒諡文憲。有集。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