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蒙公虜生人,北築秦氏冤。
禍興蕭牆內,萬里防禍根。
城成六國亡,宮闕啓千門。
生人半爲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無恩。
投沙擁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慘人魂,寒日易黃昏。
枯骨貫朽鐵,砂中如有言。
萬古驪山下,徒悲野火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矇公:指秦始皇。
- 虜生人:指俘虜百姓。
- 北築:指秦始皇北築長城。
- 秦氏冤:指秦朝的冤屈。
- 禍興蕭牆內:指禍亂起於內部。
- 防禍根:防止禍亂的根源。
- 六國亡:指戰國時期的六國被秦國所滅。
- 宮闕啓千門:指宮殿宏大,門戶衆多。
- 生人半爲土:指百姓死亡衆多,化爲塵土。
- 空中原:指中原地區空曠無人。
- 家天下:指天下爲一家所有,即秦始皇的暴政。
- 骨肉尚無恩:指即使是親人之間也沒有恩情。
- 投沙擁海水:指將沙石投入海中,比喻勞民傷財。
- 安得久不繙:怎能長久不繙覆。
- 乘高慘人魂:站在高処令人心魂慘淡。
- 枯骨貫朽鉄:枯骨上穿插著腐朽的鉄器。
- 砂中如有言:沙石中似乎有聲音在訴說。
- 驪山:位於陝西省,秦始皇陵所在地。
- 野火燔:野火焚燒。
繙譯
秦始皇俘虜百姓,北築長城,背負著秦朝的冤屈。 禍亂起於內部,萬裡長城是爲了防止禍亂的根源。 城牆建成,六國滅亡,宮殿宏大,門戶衆多。 百姓死亡衆多,化爲塵土,中原地區空曠無人。 天下爲一家所有,即使是親人之間也沒有恩情。 將沙石投入海中,勞民傷財,怎能長久不繙覆。 站在高処令人心魂慘淡,寒日易黃昏。 枯骨上穿插著腐朽的鉄器,沙石中似乎有聲音在訴說。 萬古以來,驪山之下,徒然悲歎野火焚燒。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秦始皇北築長城的描寫,深刻批判了秦始皇的暴政和對百姓的殘酷壓迫。詩中“生人半爲土”、“骨肉尚無恩”等句,直戳人心,反映了百姓的苦難和秦始皇的無情。末句“萬古驪山下,徒悲野火燔”則寄寓了對歷史的深沉感慨,表達了對秦始皇暴政的深刻反思和對百姓苦難的深切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沉痛,是一首優秀的歷史諷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