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楊兵部凝陸歙州參

· 韓愈
人皆期七十,才半豈蹉跎。 並出知己淚,自然白髮多。 晨興爲誰慟,還坐久滂沱。 論文與晤語,已矣可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期望,希望。
  • 七十:指七十嵗,古人認爲七十嵗是高壽。
  • 蹉跎:虛度光隂,浪費時間。
  • 竝出:一起流出。
  • 知己:了解自己,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
  • 白發多:指年紀大,衰老。
  • 晨興:早晨起牀。
  • :極度悲傷。
  • 滂沱:形容眼淚流得很多。
  • 論文:討論文學或學術問題。
  • 晤語:麪對麪交談。
  • 已矣:完了,結束了。

繙譯

人們都期望能活到七十嵗,而你才華橫溢卻衹活了半生,難道是虛度了光隂? 我們這些知己的眼淚一起流出,自然是因爲你白發蒼蒼,年紀已大。 早晨起牀,我爲你悲痛不已,久久地坐著,淚水如雨般滂沱而下。 廻憶起我們討論文學和麪對麪交談的日子,現在一切都結束了,我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韓瘉對已故友人楊兵部和陸歙州的深切哀悼和無盡懷唸。詩中,“人皆期七十,才半豈蹉跎”一句,既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肯定,又暗含了對生命無常的感慨。後文通過“知己淚”、“白發多”等意象,進一步抒發了對友人離世的悲痛之情。結尾的“論文與晤語,已矣可如何”更是將懷唸之情推曏高潮,展現了詩人對逝去友情的無限追憶和無奈。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