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

· 韓偓
厭聞趨競喜閒居,自種蕪菁亦自鋤。 麋鹿跳梁憂觸撥,鷹鸇搏擊恐粗疏。 拙謀卻爲多循理,所短深慚盡信書。 刀尺不虧繩墨在,莫疑張翰戀鱸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趨競:指追逐名利。
  • 蕪菁:一種蔬菜,這裏指自己種植的蔬菜。
  • 麋鹿跳梁:比喻小人的輕舉妄動。
  • 觸撥:觸犯,干擾。
  • 鷹鸇搏擊:比喻激烈的鬥爭。
  • 粗疏:疏忽,不周到。
  • 拙謀:笨拙的計謀。
  • 循理:遵循道理。
  • 所短:缺點,不足之處。
  • 信書:指書本知識。
  • 刀尺不虧繩墨在:比喻做事有規矩,不偏離正道。
  • 張翰戀鱸魚:張翰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因思念家鄉的鱸魚而辭官歸隱,這裏比喻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然的嚮往。

翻譯

我厭倦了追逐名利的喧囂,喜歡閒適地居住,自己種植蕪菁,也自己鋤地。 小人的輕舉妄動讓我擔憂,激烈的鬥爭讓我害怕疏忽。 我的笨拙計謀是因爲我多遵循道理,我的不足讓我深感慚愧,因爲我過於依賴書本知識。 做事有規矩,不偏離正道,不要懷疑我對自然的嚮往,就像張翰戀鱸魚一樣。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厭倦。詩中,「厭聞趨競喜閒居」一句,直接表明了詩人對追逐名利的反感,以及對閒居生活的喜愛。後文通過「麋鹿跳梁」和「鷹鸇搏擊」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世俗的紛擾和鬥爭,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渴望。最後,詩人以「刀尺不虧繩墨在」來表明自己做事的原則,並以「張翰戀鱸魚」來比喻自己對自然的嚮往,表達了對世俗的超脫和對自然的深情。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

韓偓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