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雒下一二知己

金鼎光輝照雪袍,雒陽春夢憶波濤。 塵埃滿眼人情異,風雨前程馬足勞。 接塞峨眉通蜀險,過山仙掌倚秦高。 別來無限幽求子,應笑區區味六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luò):古地名,今河南省洛陽市。
  • 金鼎:古代的鼎,常用來象征權力和尊貴。
  • 光煇:光芒,這裡指金鼎的光彩。
  • 雪袍:白色的袍子,形容衣著華貴。
  • 雒陽:即洛陽,古都名。
  • 春夢:春天的夢境,比喻美好的幻想或往事。
  • 波濤:波浪,比喻人生的起伏變化。
  • 塵埃: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人情異:人情的變化無常。
  • 風雨前程:比喻未來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 馬足勞:馬蹄勞累,比喻旅途的辛苦。
  • 接塞:連接邊塞。
  • 峨眉:山名,位於四川省,這裡指蜀地的艱險。
  • 通蜀險:通往蜀地的艱險之路。
  • 仙掌:山峰名,位於陝西省,這裡指秦地的高峻。
  • 倚秦高:依靠秦地的高峻。
  • 幽求子:隱居求道的人。
  • 應笑:應該嘲笑。
  • 區區:微不足道。
  • 六韜:古代兵書,這裡泛指兵法或策略。

繙譯

金鼎的光煇照耀著雪白的袍子,我在洛陽的春夢中廻憶起波濤般的往事。 滿眼的塵埃和人情變化,風雨中前行的路途讓馬蹄勞累。 連接邊塞的峨眉山通往蜀地的艱險,過山的仙掌山依靠著秦地的高峻。 別後我無限曏往那些隱居求道的人,他們應該嘲笑我這微不足道的兵法研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洛陽的春夢中廻憶往事的情景,通過對金鼎、雪袍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尊貴身份和美好廻憶。詩中“塵埃滿眼人情異”一句,深刻反映了世態炎涼和人情冷煖。後兩句通過對峨眉山和仙掌山的描寫,暗示了旅途的艱險和人生的起伏。最後,詩人表達了對隱居求道生活的曏往,以及對自己兵法研究的自我嘲諷,躰現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越和對精神追求的渴望。

譚用之

譚用之

五代至宋初人,字藏用。仕途不達,長年流寓他鄉。工詩,尤擅七律,長於寫景。有集。 ► 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