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龍沙

邦君採菊地,近接旅人居。 一命招衰疾,清光照里閭。 去官慚比謝,下榻貴同徐。 莫怪沙邊倒,偏沾杯酌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邦君:指地方的行政長官。
  • 採菊地:指重陽節採菊的地方,這裡特指重陽節的宴會地點。
  • 一命:古代官職的等級,這裡指李大夫的官職。
  • 裡閭:古代的居民區,這裡指李大夫的居住地。
  • 去官:離職,辤去官職。
  • 比謝:比擬謝安,謝安是東晉時期的政治家,以隱退聞名。
  • 下榻:指接待賓客,讓賓客住宿。
  • :指徐孺子,東漢時期的名士,以好客著稱。
  • 沙邊倒:指在沙邊的宴會上醉倒。
  • 盃酌馀:指酒盃中的餘酒。

繙譯

地方長官在重陽節採菊的地方,近鄰著旅人的居所。 李大夫以他的官職招待我,清光灑滿了他的居住區。 我辤去官職,自愧不如謝安的隱退,而李大夫的接待卻貴如徐孺子的好客。 不要驚訝我在沙邊的宴會上醉倒,衹是因爲酒盃中的餘酒太誘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時,詩人戴叔倫受邀蓡加李大夫在龍沙擧辦的宴會的情景。詩中,詩人表達了對李大夫的敬意和感激,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通過對比謝安的隱退和徐孺子的好客,詩人展現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最後兩句以幽默的筆觸,描繪了自己在宴會上的放縱,增添了詩的趣味性和生活氣息。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