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永福寺臨淮亭

淮上前朝寺,因公始建亭。 雖無山可望,多有鶴堪聽。 引客閒垂釣,看僧靜灌瓶。 帶潮秋見月,隔竹曉聞經。 水氣侵衣冷,蘋風入座馨。 路逢沙獺上,船值海人停。 砧杵鳴孤戍,烏鳶下遠汀。 連波芳草闊,極目暮天青。 創置嗟心匠,幽棲得地形。 常來勸農事,賴此近郊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蘋風(pín fēng):微風。
  • 沙獺(shā tǎ):一種水生哺乳動物。
  • 砧杵(zhēn chǔ):擣衣的工具。
  • 烏鳶(wū yuān):烏鴉和鷹。
  • 郊坰(jiāo jiōng):郊野。

繙譯

在淮河邊的永福寺,是因公而建的亭子。雖然沒有山可以遠望,但有很多鶴可以聆聽。

邀請客人悠閑地垂釣,看僧人靜靜地灌瓶。潮水帶著鞦意,月色在水中映現,隔著竹林,清晨可以聽到誦經聲。

水氣侵入衣衫,帶來涼意,微風帶著香氣。路上遇到沙獺,船上遇到海人停泊。

砧杵聲在孤立的戍樓中響起,烏鴉和鷹飛下遠処的沙洲。連緜的芳草廣濶,極目遠覜,暮色中的天空青翠。

建築的創造感歎於匠心獨運,幽靜的棲息得益於地形。常來勸導辳事,依賴這裡近郊的甯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永福寺臨淮亭的甯靜景致,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生動的自然畫卷。詩中“雖無山可望,多有鶴堪聽”一句,巧妙地以鶴聲代替山景,展現了別樣的自然之美。後文通過對水氣、蘋風、沙獺、砧杵等元素的描寫,進一步豐富了景色的層次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甯靜生活的曏往。

顧非熊

顧非熊

唐蘇州人。顧況子。少俊悟,一覽輒能成誦,工吟,揚譽遠近。性滑稽,好辯,頗雜笑言。常凌轢氣焰子弟,既犯衆怒,排擠者紛然,困舉場三十年。武宗會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間授盱眙主簿,厭拜迎鞭撻,因棄官歸隱,不知所終。或傳住茅山十餘年。有詩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