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負

· 韓偓
人許風流自負才,偷桃三度到瑤臺。 至今衣領胭脂在,曾被謫仙痛咬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自負:自恃有才華。
  • 風流:這裏指才華橫溢,有文采。
  • 偷桃:指神話中東方朔偷吃西王母的仙桃。
  • 瑤臺: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謫仙:指被貶下凡的仙人,這裏特指李白,因其才華橫溢,被後人稱爲「謫仙人」。
  • 痛咬:這裏指李白曾因醉酒咬衣領,留下胭脂痕跡。

翻譯

人們都稱讚我才華橫溢,自恃不凡,就像偷吃了三次仙桃,三次來到瑤臺一樣。至今我的衣領上還留有胭脂的痕跡,那是因爲曾經被謫仙人李白醉酒時痛咬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自負才華的自我描繪,以及與謫仙人李白的聯繫,展現了作者的自豪與對李白的敬仰。詩中「偷桃三度到瑤臺」運用了神話典故,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的自信。而「曾被謫仙痛咬來」則巧妙地借用李白的事蹟,增添了詩作的傳奇色彩和文學趣味。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