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玩月

· 韓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 玉椀深沈潭底白,金盃細碎浪頭光。 寒驚烏鵲離巢噪,冷射蛟螭換窟藏。 更憶瑤臺逢此夜,水晶宮殿挹瓊漿。
拼音

所属合集

#洞庭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省北部。
  • :明亮。
  • 萬頃:形容面積廣大,一頃等於一百畝。
  • :這裏比喻月光如霜。
  • 玉椀(wǎn):玉製的碗,這裏比喻湖水清澈。
  • 深沈:深沉,指湖水深邃。
  • 潭底:湖底。
  • 金盃:比喻湖面波光粼粼。
  • 細碎:形容波光閃爍。
  • 烏鵲:烏鴉和喜鵲。
  • 離巢:離開巢穴。
  • :叫聲。
  • 冷射:寒冷的光線照射。
  • 蛟螭(jiāo chī):古代傳說中的龍類生物。
  • 換窟藏:改變藏身之處。
  •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水晶宮殿:神話中的水下宮殿。
  • (yì):舀取。
  • 瓊漿:美酒。

翻譯

洞庭湖上,秋夜的月光清澈,月光明亮,湖面寬廣,彷彿萬頃銀霜鋪展。 湖水深邃如玉碗,清澈見底,湖面波光粼粼,如同金盃中的細碎光芒。 寒光驚起了烏鵲,它們離巢發出叫聲,冷光照射下,蛟龍和螭龍也改變藏身之處。 更加懷念在瑤臺遇到這樣的夜晚,水晶宮殿中舀取美酒瓊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洞庭湖秋夜的月色,通過豐富的比喻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湖光月色的美麗與神祕。詩中「玉椀深沈潭底白,金盃細碎浪頭光」巧妙地將湖水比作玉碗和金盃,形象地描繪了湖水的清澈和波光的閃爍。後兩句通過對烏鵲和蛟螭的描寫,增添了夜晚的生動和神祕感。結尾的「瑤臺」和「水晶宮殿」則帶入了神話色彩,表達了對美好夜晚的嚮往和懷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詩意和想象力。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