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貽崔六琪華
恍惚登高嶺,裴回看落日。
遙想仲長園,如親幼安室。
春渚菖蒲登,山中撥穀鳴。
相思不道遠,太息未知情。
意君來此地,時復疏林薄。
中夜掃閒門,迎晨閉菌閣。
屣履清池上,家童奉信歸。
憂隨落花散,目送歸雲飛。
故交在天末,心知復千里。
無人暫往來,獨作中林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恍惚(huǎng hū):心神不定,模糊不清。
- 裴廻(péi huí):徘徊,來廻走動。
- 遙想:遠遠地思唸。
- 仲長園: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仰慕的人物。
- 幼安室:人名,同上。
- 春渚(chūn zhǔ):春天的水邊。
- 菖蒲(chāng pú):一種水生植物。
- 撥穀鳴:撥動穀物時發出的聲音,這裡可能指鳥鳴。
- 太息(tài xī):深深地歎息。
- 疏林薄:稀疏的樹林。
- 菌閣(jūn gé):用竹木搭建的小閣樓。
- 屣履(xǐ lǚ):穿著鞋。
- 家童:家中的僕人。
- 故交:老朋友。
- 天末: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 中林士:隱居在林中的人。
繙譯
心神不定地登上高山,徘徊著觀看落日。 遠遠地思唸著仲長園,如同親臨幼安室。 春水邊菖蒲初長,山中傳來撥穀的鳥鳴。 相思之情不覺遙遠,深深歎息卻不知情爲何物。 希望你能來到這裡,時常穿過稀疏的樹林。 半夜打掃空閑的門庭,清晨關閉竹木小閣。 穿著鞋走在清澈的池邊,家中的僕人帶著信件歸來。 憂愁隨著落花飄散,目光追隨著歸雲飛翔。 老朋友在天邊,心知相隔千裡。 無人暫時往來,獨自做林中的隱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山中的孤獨生活和對遠方朋友的深切思唸。詩中,“恍惚”與“裴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迷茫與徘徊,而“遙想仲長園,如親幼安室”則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唸。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春渚菖蒲登,山中撥穀鳴”,進一步以景寓情,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遠的情懷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