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戲馬臺作
君不見宋公仗鉞誅燕後,英雄踊躍爭趨走。
小會衣冠呂梁壑,大徵甲卒碻磝口。天門神武樹元勳,九日茱萸饗六軍。
泛泛樓船遊極浦,搖搖歌吹動浮雲。居人滿目市朝變,霸業猶存齊楚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縣。滄海沈沈晨霧開,彭城烈烈秋風來。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蕭條登古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宋公:指宋武帝劉裕。
- 仗鉞:持斧,表示將行征伐。
- 誅燕:指劉裕滅南燕。
- 呂梁壑:地名,在今江蘇銅山縣東南呂梁鄉。
- 碻磝口:古津渡、城名,在今山東茌平西南古黃河南岸。
- 天門:指皇宮之門,喻指朝廷。
- 神武:指宋武帝劉裕。
- 樹元勳:建立首功。
- 九日茱萸:重陽節習俗,登高插茱萸。
- 饗六軍:犒賞軍隊。
- 極浦:遙遠的水濱。
- 市朝:集市和朝廷,泛指人們聚集的地方。
- 霸業:指宋武帝劉裕的功業。
- 齊楚甸:指古代齊國和楚國的郊野。
- 泗水:水名,源於今山東泗水縣東蒙山南麓。
- 桐柏川:即桐柏山,在今河南、湖北交界處。
- 沂山:山名,在今山東臨朐縣南。
- 琅琊縣:古縣名,在今山東諸城市一帶。
- 滄海:大海。
- 沈沈:深沉的樣子。
- 彭城:古地名,今江蘇徐州市。
- 烈烈:形容風聲或音樂聲響亮。
- 古臺:指戲馬臺,位於今江蘇徐州市,相傳爲項羽所建。
翻譯
你難道沒看見宋公劉裕手持斧鉞,誅滅南燕之後,英雄們紛紛踊躍追隨。 在呂梁壑舉行小規模的會盟,大規模徵召士兵於碻磝口。 天門之內的神武皇帝劉裕,建立了首功,重陽節時以茱萸犒賞六軍。 樓船泛泛遊於遙遠的水濱,歌聲樂聲搖曳,彷彿能動搖浮雲。 居民們目睹市朝的變遷,但宋公的霸業依舊存在於齊楚的郊野。 泗水向南流經桐柏山,沂山向北延伸至琅琊縣。 大海深沉,晨霧逐漸散開,彭城傳來烈烈秋風。 自古以來,少年們未必能得志,日暮時分,我獨自登上古老的戲馬臺,感受着蕭條的氛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宋公劉裕的英勇事蹟及其霸業的輝煌,通過對比往昔的盛況與現今的蕭條,表達了詩人對英雄時代的懷念與對現實的不滿。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地理名詞,展現了廣闊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空間,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結尾處的「日暮蕭條登古臺」更是深化了詩人對逝去英雄時代的哀思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