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搴(qiān):採摘。
- 木芙蓉: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於枝耑葉腋間單生,有白色、粉色、紅色等。
繙譯
在新開的寒露花叢中,遠遠比水中的荷花更紅。它豔麗的顔色難道是彼此嫉妒,美好名字衹是偶然相同。在傍晚的採江官渡,採摘芙蓉的古祠已經空了。希望能夠常常勤快地來看它,不要讓它輕易地就隨風飄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木芙蓉在寒露中的美麗姿態以及其獨特之処。詩人將木芙蓉與水間紅(可能指荷花)相比,突出其豔麗。強調了木芙蓉豔色與嘉名的與衆不同。詩中還提到傍晚時分採江官渡和空著的古祠,增添了一種蕭索的氛圍。最後表達出希望能常常看到木芙蓉,不希望它輕易被風吹落,流露出對木芙蓉的喜愛和珍惜之情。整首詩語言質樸,通過對木芙蓉的描寫,傳遞出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美的獨特感悟。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