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情

· 韓偓
輕風滴礫動簾鉤,宿酒猶酣懶卸頭。 但覺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靜月當樓。 何郎燭暗誰能詠,韓壽香焦亦任偷。 敲折玉釵歌轉咽,一聲聲作兩眉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滴礫(lì):形容風聲細微而清脆。
  • 宿酒:隔夜仍未消盡的酒意。
  • :酒醉的狀態。
  • 卸頭:卸妝。
  • 何郎:何晏,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此處借指才子。
  • 韓壽:東晉時期的美男子,此處借指風流人物。
  • 香焦:香氣消散。
  • 玉釵: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品。

翻譯

輕風細碎地吹動着簾鉤,昨夜的酒意還未完全消退,我懶洋洋地不願卸妝。 只感覺夜已深沉,花上沾滿了露水,卻不知在這寧靜的夜晚,月光正照耀着樓閣。 才子何晏在昏暗的燭光下,誰能吟詠他的詩篇?美男子韓壽的香氣雖已消散,也任由人偷取他的風流。 我敲斷玉釵,歌聲轉爲哽咽,一聲聲唱出,卻讓雙眉緊鎖,愁緒滿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女子深夜未眠,酒意未消的情景。詩中通過「輕風滴礫動簾鉤」等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夜晚的靜謐與女子的孤寂。後文借用何晏、韓壽的典故,暗喻女子心中的思念與無奈。結尾「敲折玉釵歌轉咽」一句,更是將女子的情感推向高潮,表達了深深的愁苦與無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動人。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