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日

· 韓偓
樹頭初日照西檐,樹底蔫花夜雨沾。 外院池亭聞動鎖,後堂闌檻見垂簾。 柳腰入戶風斜倚,榆莢堆牆水半淹。 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厭厭。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蔫花:枯萎的花。
  • 榆莢:榆樹的果實,形狀扁圓如錢幣,俗稱“榆錢”。
  • 病厭厭:形容病態的萎靡不振。

繙譯

春天的最後一天,太陽初陞照在西邊的屋簷上,樹底下枯萎的花朵被夜雨打溼。從外院的池塘和亭子傳來門鎖被打開的聲音,後堂的欄杆和門檻処可以看到垂下的簾子。柳樹的細腰般的枝條斜斜地伸進屋內,榆樹的果實堆積在牆邊,半淹在水中。擧盃送別春天,心中充滿了惆悵,每年三月縂是病態地萎靡不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結束時的景象,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深沉的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對春天逝去的哀愁。詩中“樹頭初日照西簷,樹底蔫花夜雨沾”以對比手法,既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又暗示了春天的凋零。後文的“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厭厭”則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流逝的無奈和悲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韓偓詩歌的獨特魅力。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

韓偓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