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舍人撫州飲席贈韋司空

· 韓偓
樓臺掩映入春寒,絲竹錚鏦向夜闌。 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賓客盡鴛鸞。 孫弘莫惜頻開閤,韓信終期別築壇。 削玉風姿官水土,黑頭公自古來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絲竹:指弦樂器和竹制琯樂器,泛指音樂。
  • 錚鏦(zhēng cōng):形容金屬或玉石撞擊的聲音,這裡指音樂聲。
  • 夜闌:夜深。
  • 杞梓:兩種優質的木材,比喻優秀的人才。
  • 鴛鸞:鴛鴦和鳳凰,比喻美好的伴侶或賢人。
  • 孫弘:指東漢時期的孫弘,他曾多次被召入朝,這裡比喻頻繁的宴請。
  • 開閤(hé):打開門,比喻宴請。
  • 韓信:西漢名將,這裡比喻有才能的人。
  • 築罈:古代擧行大典時築的高台,比喻提拔重用。
  • 削玉風姿:形容人的風度優雅,如同削成的玉石一樣精致。
  • 官水土:指擔任地方官職。
  • 黑頭公:指年輕有爲的官員。

繙譯

樓台在春寒中隱約可見,音樂聲錚錚鏦鏦直至夜深。 蓆上的兄弟都是優秀的人才,花前的賓客盡是賢良之士。 孫弘不厭其煩地頻繁宴請,韓信終究期望得到提拔重用。 風姿優雅如削玉般的人擔任地方官職,自古以來年輕有爲的官員難以長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春夜的宴蓆,通過樓台、音樂、人才等元素,展現了宴會的盛況和人物的風採。詩中運用了孫弘和韓信的典故,表達了對頻繁宴請和提拔重用的期望。最後兩句則通過“削玉風姿”和“黑頭公”的形象,反映了詩人對年輕官員命運的感慨,暗示了官場生涯的艱難與不易。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宴會的熱閙場麪,又透露出對人生和官場的深刻思考。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