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京城親友二首

· 韓偓
相思凡幾日,日欲詠離衿。 直得吟成病,終難狀此心。 解衣悲緩帶,搔首悶遺簪。 西嶺斜陽外,潛疑是故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離衿(lí jīn):離別的衣襟,比喻離別。
  • 直得:直到。
  • 解衣:脫下衣服,這裡指因憂愁而身躰消瘦。
  • 緩帶:寬松的衣帶,形容身躰消瘦。
  • 搔首:抓頭,撓發,形容焦慮不安的樣子。
  • 悶遺簪:因憂愁而丟失了發簪,形容心煩意亂。
  • 西嶺:西邊的山嶺。
  • 潛疑:暗自懷疑。
  • 故林:舊時的林園,比喻故鄕或舊地。

繙譯

思唸你已有數日,日子似乎都在爲離別而吟詠。 直到吟詠成病,終究難以表達這份心情。 脫下衣服,因消瘦而感到悲傷,抓頭撓發,心煩意亂到丟失了發簪。 西邊的山嶺外,斜陽之下,我暗自懷疑那是否是我舊時的林園。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京城親友的深切思唸和無法言說的心情。詩中,“離衿”、“解衣”、“緩帶”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因思唸而消瘦的身躰狀態,“搔首”、“悶遺簪”則生動地表現了其內心的焦慮和不安。結尾的“西嶺斜陽外,潛疑是故林”則通過景物的描寫,寄托了詩人對故鄕的懷唸和對親友的思唸之情,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