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

· 韓偓
蕭條古木銜斜日,戚瀝晴寒滯早梅。 愁處雪煙連野起,靜時風竹過牆來。 故人每憶心先見,新酒偷嘗手自開。 景狀入詩兼入畫,言情不盡恨無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
  • 戚瀝:形容寒冷的聲音。
  • :停留,這裏指早梅因寒冷而延遲開放。
  • 雪煙:指雪後朦朧的景象。
  • 風竹:風吹動竹子。
  • 故人:老朋友。
  • 偷嘗:偷偷地嘗試。
  • 入詩兼入畫:既適合寫成詩,也適合畫成畫。
  • 言情:表達情感。

翻譯

淒涼的古樹間,斜陽緩緩落下,寒冷的晴天裏,早梅因寒而延遲開放。 愁緒如雪後的煙霧,瀰漫在野地,靜謐時刻,風中的竹聲悄悄越過牆來。 每當想起老朋友,心中便先有了預感,新釀的酒,我偷偷地品嚐,親手打開。 這樣的景緻,既適合寫成詩,也適合畫成畫,想要表達的情感卻難以言盡,只恨自己才情不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日傍晚的淒涼景象,通過「蕭條古木」、「滯早梅」等意象,傳達出深沉的憂愁和孤獨感。詩中「雪煙連野起」和「風竹過牆來」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映射內心情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膩的感受力。結尾的「言情不盡恨無才」則流露出詩人對於表達情感的渴望與自謙,增添了詩作的情感深度。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