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慚愧一軀身,梵號波羅柰。
被賊一羣使,尋常不自在。
亦名爲枯井,亦名爲韛袋。
亦名朽故宅,亦名幻三昧。
佛罵作死屍,乘屍渡大海。
大海元無水,死屍非是船。
熟看世上事,總是假因緣。
若了身心相,空裏任橫眠。
具此六慚愧,實是不求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慚愧:此處指對自己身體的認識,意識到身體的不自由和依賴性。
- 梵號波羅柰:梵語中的「波羅柰」意指「彼岸」,這裏可能指身體的最終歸宿或超越。
- 被賊一羣使:比喻身體被慾望和煩惱所控制,如同被賊人驅使。
- 尋常不自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自由。
- 枯井:比喻身體如同乾涸的井,沒有真正的生命源泉。
- 韛袋:古代用來鼓風的皮袋,比喻身體如同被外界力量所操控。
- 朽故宅:比喻身體如同破舊的房屋,終將腐朽。
- 幻三昧:佛教術語,指幻境中的定境,比喻世間萬物皆爲幻象。
- 死屍:比喻身體如同無生命的屍體。
- 乘屍渡大海:比喻依賴無生命的身體來度過生命的旅程。
- 大海元無水:比喻生命的本質是空無,沒有實質。
- 死屍非是船:比喻身體不能作爲真正的依靠。
- 假因緣:指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自性。
- 了身心相:理解身體和心靈的本質。
- 空裏任橫眠:在空無的境界中自由自在。
- 六慚愧:指詩中提到的六種對身體的認識和態度。
翻譯
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慚愧,它有着梵語中的「彼岸」之名,卻常被慾望和煩惱所控制,感到不自由。它像是一口乾涸的井,又像是一個被外界操控的皮袋,也像是一座即將腐朽的舊宅,或是一種幻境中的定境。佛陀稱它爲死屍,我們依賴這無生命的身體來度過生命的旅程。然而生命的本質是空無,身體並不能作爲真正的依靠。仔細觀察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的假象。如果理解了身體和心靈的本質,就能在空無的境界中自由自在。我擁有這六種對身體的認識和態度,實際上並不求助於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身體的比喻和反思,表達了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比喻,如「枯井」、「韛袋」、「朽故宅」等,形象地描繪了身體的不自由和依賴性。同時,通過「幻三昧」、「死屍」等佛教術語,詩人揭示了世間萬物的虛幻和生命的空無本質。最後,詩人提出了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即在理解身心本質後,能在空無中找到真正的自由。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生命哲學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