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 龐蘊
如來一真智,遍滿娑婆界。 殷勤說方便,有人自不解。 無處不生心,有處多貪愛。 心王作黑業,教他口懺悔。 口懺心不改,心口相違背。 不服無心藥,病根總不差。 著相求菩提,不免還他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如來:佛教中指佛陀,即釋迦牟尼佛。
  • 一真智:指佛陀的絕對智慧。
  • 娑婆界:即娑婆世界,佛教中指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充滿了苦難和煩惱。
  • 方便:佛教術語,指爲了引導衆生修行而採取的各種方法和手段。
  • 心王:指心,佛教中認爲心是主宰一切行爲的根本。
  • 黑業:指惡業,即不好的行爲和業力。
  • 懺悔:佛教術語,指悔改以往的過錯,請求寬恕。
  • 著相:執着於外在的形象或形式。
  • 菩提:指覺悟,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翻譯

佛陀的絕對智慧,遍佈整個充滿苦難的世界。 他殷勤地傳授各種修行方法,但有人卻自己無法理解。 無論在哪裏,心都會產生慾望;在有慾望的地方,人們總是貪愛。 心作爲主宰,製造了惡業,卻讓別人用口來懺悔。 雖然口頭上懺悔,但內心並未改變,心與口相互背離。 如果不服用無心的藥物,病根始終無法消除。 執着於外在的形式去追求覺悟,最終還是免不了要償還債務。

賞析

這首詩偈深刻揭示了佛教中關於心與行的關係,以及修行的重要性。詩中通過對比「心王」與「口懺」的不一致,強調了真正的修行需要內心的轉變,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懺悔。同時,詩偈也警示人們,如果只是執着於外在的形式,而不去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諦,那麼最終還是無法達到覺悟的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哲理,是佛教文學中的佳作。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