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翃
風流不減杜陵時,五十爲郎未是遲。 孺子亦知名下士,樂人爭唱卷中詩。 身齊吏部還多醉,心顧尚書自有期。 要路眼青知己在,不應窮巷久低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流:這裏指文采飛揚,才華橫溢。
  • 杜陵:指杜甫,因其曾居杜陵,故稱。
  • :古代官職名,這裏指官員。
  • 孺子:年輕人,後生。
  • 名下士:有名望的士人。
  • 樂人:音樂家或歌手。
  • 卷中詩:指詩集中的詩歌。
  •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員的選拔和考覈。
  • 尚書:古代官職名,相當於部長級別。
  • 要路:重要的道路,比喻重要的職位或地位。
  • 眼青:看重,賞識。
  • 窮巷:偏僻的小巷,比喻低下的地位或環境。
  • 低眉:低頭,表示謙卑或沮喪。

翻譯

你的才華依舊不減當年杜甫的風采,五十歲成爲官員也不算晚。年輕人也知道你是有名望的士人,音樂家們爭相演唱你詩集中的作品。你身爲吏部官員,常常醉酒,但心中始終記得尚書的期望。在重要的職位上,你得到了知己的賞識,不應該在偏僻的小巷裏久久低頭。

賞析

這首詩是韓翃送別友人時的作品,表達了對友人才華和成就的讚賞。詩中,「風流不減杜陵時」一句,既是對友人才華的肯定,也暗含了對杜甫的致敬。後文通過對友人官職、名聲以及與尚書的期望的描述,展現了友人的地位和影響力。最後兩句則鼓勵友人不應因身處低微而氣餒,而應擡頭挺胸,因爲知己的賞識和支持就在身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友人的鼓勵和祝福。

韓翃

韓翃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爲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