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觀水

· 韓溉
朝宗漢水接陽臺,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見九江平穩去,還從三峽嶮巇來。 南經夢澤寬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滄溟涵貯盡,沈深不動浸昭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朝宗:古代諸侯春、夏朝見天子。後泛稱臣下朝見帝王。
  • 陽臺:山名,在四川省巫山縣。
  • 唅呀:形容水流聲。
  • 填坑:填滿坑谷。
  • 吼作雷:形容水聲如雷鳴。
  • 九江:指長江在今江西省境內的部分。
  • 三峽:長江三峽,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 嶮巇(xiǎn xī):形容山路危險,泛指道路艱難。
  • 夢澤:指洞庭湖,古代稱雲夢澤。
  • 浮日:形容水面寬廣,日影浮動。
  • 岷山:山名,在四川省北部,是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
  • 劣泛杯:形容水流湍急,難以泛舟。
  • 滄溟:指大海。
  • 涵貯:包容貯存。
  • 沈深:深沉。
  • 浸昭回:沉浸在光輝迴旋之中。

翻譯

如同朝見天子般,漢水匯聚至陽臺山,水聲唅呀填滿了坑谷,吼聲如雷。不要只看到九江平穩流淌,它還從險峻的三峽中來。南下經過寬闊的洞庭湖,日影在水面上浮動,西出岷山,水流湍急難以泛舟。直到大海將它包容貯存,深沉不動,沉浸在光輝迴旋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漢水匯聚至陽臺山的壯觀景象,通過比喻和誇張手法,生動表現了水流的聲勢和力量。詩中,「朝宗」「陽臺」「唅呀」「填坑」「吼作雷」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水流的匯聚和聲響。後文通過對九江、三峽、夢澤、岷山的描繪,展現了水流的廣闊和險峻。最後,以大海爲終點,表達了水流最終歸於平靜和深沉的意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自然景觀的壯美和詩人內心的感慨。

韓溉

江南人。《宋史·藝文志七》收其詩集1卷,已佚。《全唐詩》存詩7首、斷句2。其中四首,他書或引作韓喜詩。韓溉、韓喜是否一人,尚難確定。參見韓喜。 ► 8篇诗文

韓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