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

· 應物
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閒。 暫收雷電九峯下,且飲溪潭一水間。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 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
拼音

所属合集

#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潭:指深潭,常用來形容深邃的水域。
  • 石激懸流:石頭激起的水流,形容水流湍急。
  • 五龍潛處:傳說中的五條龍潛藏的地方,這裏指深潭。
  • 野雲閒:野外的雲朵悠閒地飄浮。
  • 暫收雷電:暫時停止了雷電,形容天氣突然平靜。
  • 九峯:九座山峯,泛指羣山。
  • 且飲溪潭:暫且在溪水和潭水中飲水。
  • 浪引浮槎:波浪推動着小船。
  • 波分曉日:波浪分開,露出早晨的陽光。
  • 回瞻四面:回頭看四周。
  • 遊人不欲還:遊客不願意回去。

翻譯

石頭激起的水流在滿灣中翻滾,如同雪一般白。五條龍潛藏的深潭上,野外的雲朵悠閒地飄浮。雷電暫時停歇,羣山之下一片寧靜,我暫且在這溪水和潭水中飲水。波浪推動着小船依着北岸前行,波浪分開,露出早晨的陽光,浸潤着東山。回頭看四周,景色如畫,讓人相信遊客們都不願意回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又壯麗的自然景象。詩中,「石激懸流雪滿灣」生動地描繪了水流的湍急和壯觀,而「五龍潛處野雲閒」則增添了一絲神祕和悠閒的氛圍。後句通過「暫收雷電」和「且飲溪潭」表達了自然界的寧靜與和諧。最後,「回瞻四面如看畫」和「遊人不欲還」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這片美景的留戀和不捨,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寧靜與美好。

註釋

  • 石激懸流:石頭激起的水流,形容瀑布或急流。
  • 雪滿灣:形容水流如雪般潔白,充滿整個河灣。
  • 五龍潛處:傳說中的龍潭,可能指五個山峯環繞的深潭。
  • 野雲閒:野生的雲彩悠閒地飄蕩,增添了神祕的氛圍。
  • 暫收雷電:暫時收斂了雷電,可能指雨過天晴的景象。
  • 九峯下:九座山峯之下,強調了環境的壯麗。
  • 一水間:清澈的溪水之間,形容潭水的寧靜。
  • 浮槎(chá):古代神話中的木筏,此處比喻船隻。
  • 浸東山:陽光照耀,使東山彷彿浸在水中。
  • 回瞻:回首眺望。
  • 如看畫:景色美如畫卷。
  • 須信:必定相信,表示肯定。

翻譯

瀑布飛流,如雪般灑滿河灣,五條龍藏身之處,野雲悠然自在。暫時收斂了雷鳴電閃,它們隱於九座山峯之下,靜靜地享用着溪邊的潭水。船隻沿着流水,靠近北岸,晨光將波紋映照到東山。回首望去,四周的景色美得像幅畫,遊人怎能不沉醉其中,不願離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水間的美麗畫卷,通過生動的比喻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龍潭的壯觀與靜謐。詩人巧妙地運用「石激懸流」和「雪滿灣」來表現瀑布的氣勢,又以「五龍潛處」和「野雲閒」渲染神祕的氛圍。雨後初晴的「暫收雷電」與溪水的「一水間」,形成鮮明對比,動靜相宜。最後,詩人通過「浮槎」和「曉日浸東山」的意象,以及「如看畫」、「遊人不欲還」的感嘆,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深讚歎和留連忘返之情。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夢幻般的龍潭之中。

應物

宣宗大中間江南詩僧。曾居九華山。與羅鄴有過往。事蹟見《唐詩紀事》卷七四。《宋史·藝文志三》收其著《九華山記》2卷、《九華山舊錄》1卷,皆已逸。《全唐詩》收詩2首。 ► 2篇诗文

應物的其他作品